南向资金今年来净流入额已超6000亿港元。
4月17日,南向资金净流入23.08亿港元,至此,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已经净流入6044.61亿港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表示,南向资金的坚定布局,本质是“低估值+政策红利+产业升级”的长期逻辑催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展望后市,市场观点认为,港股市场仍具备结构性支撑。

4月以来净流入超1600亿港元
4月以来,美国关税风暴引起全球市场波动加剧,南向资金却逆势掀起“扫货潮”。
截至4月17日,南向资金本月累计净流入额达到1658.08亿港元。仅4月9日当天,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超355亿港元,刷新了有史以来单日净买入额新高。
据中金公司3月中旬发布的研报,本轮南向资金流入始于2024年10月,春节后开始加速,呈现出规模大、速度快的现象。2024年11月、今年1月和2月的日均净流入均超50亿港元。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已经净流入6044.61亿港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并已超过2022年、2023年的全年净买入额。今年年初以来的69个交易日中,南向资金有27个交易日净流入超100亿港元。
行业方面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6日,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对金融、信息技术、可选消费行业持仓市值居前,分别达10317.34亿港元、9296.68亿港元、5976.70亿港元,对通讯服务行业持仓市值超4400亿港元,对能源行业持仓市值超3100亿港元。
个股方面,Wind数据显示,近3个月,阿里巴巴、腾讯控股、中国移动最受南向资金青睐,净买入金额居于前列,分别达930.9亿港元、201.1亿港元、170.36亿港元。小米集团获南向资金加仓158.89亿港元,快手获加仓98.7亿港元、中芯国际均获加仓90.72亿港元,美团获加仓超70亿港元。

总体来看,南向资金尤为偏爱港股科技股。以南向资金涌入速度较快的上周(4月7日至4月11日)为例,该周南向资金净流入822.53亿港元,重点加仓互联网科技巨头。交银国际的研报显示,流入居前三的企业均为互联网公司,分别为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小米集团,分别净买入99亿港元、92亿港元、66亿港元。此外,美团、中芯国际、泡泡玛特、快手等多只个股也受到南向资金青睐,位居净买入个股前列。

南向资金坚定布局
南向资金为何大手笔“扫货”港股?多位市场人士均提及了估值方面的因素。
排排网财富研究员卜益力认为,尽管港股市场受关税冲击一度大幅下挫,但南向资金仍保持净流入态势,反映出市场外资金对港股中长期投资价值的持续看好。从估值角度看,经历此轮回调后,港股科技板块已回归至合理区间,恒生科技指数基本回落至2月初行情启动前的水平,当前估值吸引力再度凸显。
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表示,南向资金的坚定布局,本质是“低估值+政策红利+产业升级”的长期逻辑催化共同作用的结果。相比美股,恒生指数及恒生科指的估值都有较大折让,如恒生科指的PE只有15倍,而纳指有22倍。港股科技板块的估值优势显著。这种低估值吸引了南向资金逆势“抄底”,尤其是科技龙头如阿里、腾讯、小米等,其2024年净利润增速超30%的个股占比达50%。
另外,港股红利蓝筹(如中国移动、中海油)股息率普遍高于A股同类公司,在国内无风险利率下行背景下,成为南向资金配置的“安全垫”。
“本轮港股上涨行情主要受AI估值重估叙事驱动,配置集中于科网龙头股,而其他多数板块估值提升相对有限。内地资金配置压力犹存的情况下,港股高股息板块对内资仍保持较强吸引力。”交银国际研报称。
颜招骏进一步指出,港股科技股在AI产业链布局更“纯正”,涵盖芯片(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大模型(阿里、腾讯)、应用(美团、快手)等全链条。泡泡玛特、小米、毛戈平等新消费龙头在港股稀缺性显著,叠加政策推动扩内需,吸引南向资金加仓。
不过,卜益力提醒,在短期技术性反弹后,南向资金流入速度有所放缓。关税因素确实对市场风险偏好形成压制,预计短期内南向资金将改变此前“越涨越买”的追涨模式,转而采取“逢低吸纳”的波段操作策略。
港股市场仍有结构性支撑
展望后市,交银国际研报观点认为,港股市场仍具备结构性支撑。从结构来看,港股多数板块以内需导向为主。随着外部环境面临不确定性,内需政策预计将进一步加码为港股提供支撑。此外,AI、智驾、机器人等行业的技术升级和进步推动下,后市仍存结构性的主题行情催化。
此外,该机构指出,外资尤其是长线资金整体仓位维持偏低。因此,即便全球避险情绪上升,对港股的抛压可能仍相对有限。且上周调整后,港股性价比再度回升,有望吸引部分全球再平衡资金的流入。
“当前恒指波幅指数已从高位显著回落,我们认为港股的波幅将会逐渐收窄,市场逐渐从4月初单边向下趋势转为双向波动震荡为主。”颜招骏说,“恒生指数及恒生科指短期在地缘政治风险及盈利下修压力下或难以重回4月4日的收盘价,但是持续不断的南下资金、扩内需政策预期及AI的产业催化都是港股托底的力量。关于3月两会后具体政策的加快落实将有望继续支撑市场情绪。”
卜益力表示,展望后市,在基本面持续改善和估值优势的双重支撑下,港股市场仍具备显著投资价值。建议投资者采取“低位布局、长期持有”的策略,以更好把握港股市场的投资机会。
“在当前关税背景下港股也受到了剧烈的冲击,短期内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但是随着我国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以及港股估值的优势,自主可控的逻辑都给港股未来投资增添了机会。总体而言虽然短期和中期内会面临一些波动和挑战,但长期来看,港股市场具有一定的韧性和适应性。”壁虎资本基金经理张小东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