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航天局孟令杰:正在牵头论证太空交通管理系统,优化太空卫星布局

国家航天局孟令杰:正在牵头论证太空交通管理系统,优化太空卫星布局

鱼婉仪 2025-04-26 股票指南 17 次浏览 0个评论

界面新闻记者 | 高菁

4月24日,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在上海市举办。启动仪式现场,由国家航天局倡议发起的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正式成立。

该创新联合体由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人民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商业火箭公司、上海垣信卫星有限公司、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空间工程总体部、银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天驭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倡议发起。

据国家航天局介绍,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作为“政府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破解当前商业航天领域资源分散、标准体系缺失、创新协同效能不足等发展瓶颈,强化行业自律自治,在统筹推动商业航天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成立当日,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孟令杰接受了界面新闻等媒体的采访,就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建立的初衷、未来重点工作,以及如何促进商业航天与国家航天体系协同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以下是孟令杰的采访内容,经后期编辑。

国家航天局孟令杰:正在牵头论证太空交通管理系统,优化太空卫星布局

问: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建立的初衷是什么?

孟令杰: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作为由产业链各单位共同发起的自治自律组织,涵盖了商业航天全链条的各个环节,包括火箭研制、发射场、卫星制造、卫星管理运营等等。其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确保高水平安全的前提下,高质量地发展商业航天。

问: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成立后的重点工作有哪些?

孟令杰:眼下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行业能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高质量发展。如何确保安全?主要涉及三个关键环节。

首先是前端环节,即火箭、卫星的重大试验。在这方面,国家在过去几十年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希望把这些经验转换应用到商业航天领域,并根据商业航天的特点进行快速推广应用。

第二个环节为发射前后,虽然国家在这方面也有一定经验基础,但在满足商业航天快速灵活的要求以及实现大规模组网、大规模运营等方面,还需继续攻关。

第三个环节是卫星发射入轨后,在这个环节,一方面,需要掌握卫星内部之间的姿态控制、稳定问题,就是卫星之间不能发生碰撞,要形成协同服务;另一方面,还需要与国外不同运营商的卫星之间保持安全协作。

以上涉及到安全的标准规范都需要尽快制定,向社会公开发布。

问:当前很多卫星在功能或者其他方面存在重复,未来是否会通过产业优化整合避免资源浪费?

孟令杰:我们原来测算过,近地轨道的卫星大约到10万颗左右就已经饱和了。针对太空可持续发展问题,国家航天局目前正在牵头论证太空交通管理系统,优化太空中的卫星布局,使之有序运行,更好地发挥作用。否则,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是很不利的。

问:中国企业在商业航天产业体系中的表现如何?

孟令杰:中国商业航天企业非常有活力,也非常有创新思想。通过前期的探月、载人等重大专项的培育,国内商业航天的人才溢出效应目前已经显现。但要从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在政策引导、标准贯彻方面还需要加强配套。

问:如何通过开放共享中试平台等资源,促进商业航天与国家航天体系协同发展?

孟令杰:国家队和商业航天相互之间是不存在矛盾的,国家队在几十年来形成的航天经验对于商业航天而言是宝贵的财富。除此之外,国家队还需要在促进商业航天活力、产业集聚等方面发挥其主体能力。

一方面,国家航天局目前也在组织将国家原来投资的重大试验设施向所有商业航天企业开放;另一方面,国家队还会针对商业航天中一些有风险性的场景,牵头探索建立公共试验的“沙盒”,由国家队组织进行试验,将成果直接进行快速转化,供商业航天企业使用。

问:前段时间,SpaceX“筷子夹火箭”的成功让人印象深刻,您觉得中国什么时候也能实现类似的回收技术?

孟令杰:从目前降本的角度上来看,那是一个非常好的技术方向,目前国家队以及商业航天企业都在重点攻关这项任务。

转载请注明来自济南华森老年公寓,本文标题:《国家航天局孟令杰:正在牵头论证太空交通管理系统,优化太空卫星布局》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