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教授、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特邀专家王江雨周五表示,目前美国对华征收的“匪夷所思”的高关税,对中美企业的短期利益都造成伤害,也无助于解决美国政府想要解决的长期问题,如促进制造业回流、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债务等。
他进一步表示,在特朗普政府对全球开征高关税的大背景下,纯粹的在商言商环境已经成为过去,企业未来无论是在前期商业规划、还是在成本利益核算阶段,都要把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等不可控因素考虑在内。
王江雨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举办的一场活动上表示,当前美国两党的一个基本共识是要遏制中国发展、维护美国霸权。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他们有很多政策选择,不同时期的政府有其政策偏好。
“至少在目前阶段,特朗普可能将高关税视作一个灵丹妙药。他认为通过极高的关税,对其他国家挥舞大棒,就能帮助解决很多问题。”王江雨说,客观上说,这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比如在美国宣布“对等关税”后,越南、印度等国家就主动降低对美贸易壁垒、愿意实施零关税。
但他强调,这并不意味着特朗普能够借此实现其多重目标,包括消除贸易逆差、制造业回流、财政创收、解决高企的债务。原因在于,特朗普追求的具体目标之间存在内在矛盾,逻辑上互相冲突,这就导致不同目标之间互相削弱,从而产生抵消效果。比如,他既想要消除贸易逆差又想要维持美元霸权,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当一国货币成为全球储备和支付货币后,其他国家通过对该国出售商品来获得其货币,这个过程必然要产生贸易逆差。此外,特朗普随意决策、好大喜功的一些特点,会干扰其政府机构进行科学运作,进而导致政策的效力被大大削弱。
王江雨表示,这种被地缘政治所主导的环境是企业难以左右的,企业只能被动适应。对于企业应对贸易战,他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在具体交易层面,他建议所有的外贸企业要做好法律合同上的调整和准备。“比如,合同里可以考虑加进一些条款,如价格调整机制、不可抗力机制、关税分担机制、纠纷解决机制等。因为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贸易战会有两个特点,一是不确定性,二是突然性。”王江雨说,“至少在特朗普任内,这可能会成为一个比较经常的现象。”
其次是利用好原产地规则。他表示,出口市场多元化是必然的趋势,但美国仍然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转口贸易可以有效帮助企业规避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高额关税,同时符合国际贸易规则。
“那么这个时候就要认真地去了解原产地规则了,比如了解审计规则,你不能简单地把中国产品、原材料或者技术直接搬到第三国,因为这依然可能被认定为中国产品。善于钻研和利用原产地规则,就是未来外贸企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王江雨说。
第三,企业要认识到,美国政府已把中国当作前所未有的对手来看待,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投机是不行的,因为最后可能要跟着受损。
站在国家层面,王江雨建议政府对受关税战影响大的企业提供必要的帮助,除补贴、转移支付、出口信贷等,还可以在技术、法律层面对企业进行支援。
他强调,应对美国贸易战最重要的一个思路是利用好本国的大市场。“把自己的市场做大,甚至超过美国市场。如果你有一个庞大的市场,并从其他国家进口东西,这实际上是对美国贸易战的釜底抽薪。”
对于目前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美国是否能够成功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对抗中国,王江雨认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原因有四:
一是,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进口国,对其他国家来说,中国市场同样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二是,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上的优势一时半会是无法被替代的。很多国家都是中国主导的供应链的一部分,这也是他们能够实现对美贸易顺差的原因之一,他们没有理由与美国合作对抗中国;
三是,从国际关系领域来讲,仅仅为了降低关税就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这不符合大多数国家的最佳利益;
第四,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是面向几乎所有贸易伙伴的,这导致美国丧失全球信誉,再加上他本人不惜得罪传统盟友的执政风格,也加大了其团结其他国家对抗中国的难度,而这对中国在全球的合纵连横来说,是一个有利因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